【地评线】大众锐评:让职业教育“香起来”,承载更多更大梦想发表时间:2020-11-10 11:11 11月8日,2020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全国启动仪式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试点赛开幕式在潍坊举行。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出席活动时说,“十四五”时期,我们要让职业教育“长入”经济,成为经济活动的内生变量;“汇入”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融入”文化,增加文化中的技能含量;“渗入”人心,形成国家重视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学习技能拥有技能的浓厚氛围。 职业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是教育,更是生产生活。在我们身边,一些人靠一技之长摆脱贫困,一些人靠技能走上创业路。可以说,职业教育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实现了很多人的梦想。不仅如此,职业教育与国家发展也息息相关。从过去的“两弹一星”,到当代的大飞机、大火箭,没有哪样国之重器的铸造没有经过职业院校毕业生之手;从托幼到养老,从生产、销售到物流,没有哪项生产生活离得开职业人才提供的产品服务。今天,很多新的热词耳熟能详,仔细梳理“5G”“数字经济”“互联网+”、“工业4.0”就会发现,热词与职业教育有着极大关联性。每一项新技术,都需要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来实现,职业教育正是这样的“人才摇篮”。可以说,职业教育不仅承载着个人梦想,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也承载着强国梦,决定着产业素质、代表着民族品牌。职业教育应当“香起来”“强起来”,应当承担更多更大梦想。 职业教育“香”不“香”,首先看观念。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经济社会越发展,越需要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当前,我国已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有1.2万多所职业学校,在校生超过2600万人,初步构建起人才成长的“立交桥”。然而,在不少人眼中,职业教育只是对普通教育的补充,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与其他教育途径培养出来的人才相比是“二等公民”,不少学生将职业教育视为低人一头的无奈选项。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对个人来说,要改变对职业教育的成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要正确认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不同功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就业观、人才观;各类职业教育机构要转变观念,实行开门办学,主动适应服务经济社会;用人单位要转变观念,破除各种歧视政策,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社会各界要转变观念,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浓厚氛围。 职业教育“强”不“强”,深化改革是关键。职业教育飞速发展的成绩有目共睹,但不可否认的是,职业教育仍处于我国教育领域薄弱环节,存在结构不尽合理、质量有待提高、办学条件不足、体制机制不畅等突出问题,职业教育仍是教育领域的一块“短板”。现实中,每年高达上千万的高级技工缺口和技校“招生难”说明,只有深化改革,让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接轨,与市场需求结合,才能加速补齐短板,做强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一头是教育、一头是产业,具有鲜明的跨界性。用好改革的关键一招,就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建立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的体制机制,实现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两翼齐飞;就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和参与职业教育;就要转变政府职能,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该放的放掉、该管的管好,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激发办学活力。 职业教育,承担着发展重任,承载着个人梦想。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进入新发展阶段,树立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离不开高素质的劳动者,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重要。让职业教育既“香”又“强”,社会各界要共同努力,在全社会营造起崇尚一技之长的良好氛围,为职业教育发展增添更大的动力,激发出更大的潜力,释放出更大的改革红利。各级党委政府要把职业教育放在“十四五”时期新发展大局中谋划,加快培育大批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人才,促进新动能发展和产业升级,带动扩大就业和脱贫攻坚,有效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孙秀岭 报道)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